《昆虫记》的读后感2000字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昆虫记》的读后感2000字(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昆虫记》的读后感2000字1
《昆虫记》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世界名著。著名作家巴金说:“它熔作者毕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观察虫性,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
作者把毕生从事昆虫研究的成果和经历用散文的形式记录下来,以人文精神统领在自然科学的庞杂实据,虫性,人性交融,使昆虫世界成为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文学形态,将区区小虫的话题书写成层次意味,全方位价值的巨制鸿篇,这样的作品在世界上诚属空前绝后。没有哪位昆虫家具备如此高明的文学表达才能,没有哪位作家具备如此博大精深的昆虫学造诣。若不是有为如此顽强的法布尔,我们的世界也就永远读不到一部《昆虫记》了。
说我们幸运,还有更深的道理。法布尔之所以顽强,是因为他有着某种精神。如果他放弃了,丧失了自己那种精神,这世界同样不会出现一部《昆虫记》。
然而,法布尔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他的一生面临着两大难题:一是“偏见”,二是“贫穷”。法布尔勤奋刻苦,锐意进取,从农民后代变成一位中学教师:中学教书二十余年他兢兢业业,同时业余观察研究昆虫及植物,发表过出色的论文。尽管如此,他想“登上大学讲堂”的梦想始终没有实现,开辟独立的昆虫实验室的愿望始终得不到支持。教育,科学界权威们,骨子里看不起他的自学学历,看不贯他的研究方向。这种漠视与某些人的虚伪,庸俗,妒嫉心里合拍,长期构成对法布尔的偏见。法布尔生在穷苦人家,靠自己打工,读完了小学,中学;成年后只靠中学教师的工资,要后七口之家的生活,前半生一贫如洗,后半生勉强温饱。然而,发布而没有向“偏见”和“贫困”屈服。他依然勤于自修,扩充知识储蓄,坚持不懈地观察试验,不断获得新成果,一次又一次回击“偏见”。他挤出一枚枚钱,购买坛,罐,箱,笼,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的极了研究资料,化教书匠之“贫困”为昆虫学之富有。
一个人耗费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虫子”,已经算是奇迹了;一个人一生专为“虫子”写出十卷大部头的书,更不能不说是奇迹;而这些写“虫子”的书居然一版再版,先后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直到百年之后还会在读书界一次又一次引起轰动,更是奇迹中的奇迹。就是这样一个奇迹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人类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包括“蜘蛛”“黄蜂”“蝎子”“象鼻虫”在内,都在同一个紧密联系的系统之中,昆虫也是地球生物链上不可缺少的一环,昆虫的生命也应当得到尊重。
昆虫学家法布尔以人性关照虫性,千辛万苦写出传世巨著《昆虫记》,为人间留下一座富含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散文宝藏。它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在作者的笔下,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小甲虫"为它的后代作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也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动作慢了,他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多么可爱的小生灵!难怪鲁迅把《昆虫记》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他为了完成《昆虫记》几乎是牺牲了一切。他没有抓住一生中出现的许多机遇去巧取功利,过上幻想中的“好日子”却安于清苦,坐了一辈子冷板凳,甚至不惜把一家老小也捆在自己这张“板凳上”。
因为本书页数太多,所以就不一一介绍了。我读了这本书,让我知道了昆虫的一些小知识,让我懂得了昆虫是怎样繁殖的;怎样寻找食物的;为了自己的生存如何与大自然斗争;身体的颜色是怎么变出来的;昆虫妈妈是如何保护自己的昆虫宝宝的;昆虫之间是怎么交流的。还有这本书告诉我昆虫不是我想像的那么恐怖,我们要仔细的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我们还要继续探索大自然昆虫的奥秘。其实我原先很不喜欢昆虫,因为我小时候我爸爸经常拿虫子来吓唬我,所以我在很小的时候就觉得昆虫是很恐怖的,到现在我看见昆虫有时也会左
右逃窜,弄得同学们哭笑不得。我想大多数的同学喜欢蝴蝶吧,因为蝴蝶有着五彩缤纷的外表颜色,特别漂亮,从这本昆虫记中,我明白了:漂亮的蝴蝶只能观赏,不能去捉,它有毒。 我叹服法布尔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让我感受到了昆虫与环境息息相关,又让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独具匠心和细微的观察。《昆虫记》让我眼界开阔了,看待问题的角度不一样了,理解问题的深度也将超越以往。我觉得 《昆虫记》是值得一生阅读的好书, 我想无论是谁,只要认真地阅读一下 《昆虫记》,读出滋味,读出感想,一定可以知道得更多。
《昆虫记》的读后感2000字2
亨利法布尔,法国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家,文学家,被人们誉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的维吉尔”。法布尔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他穷毕生之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真实的记录下了昆虫的本能和习性,著成了《昆虫记》这部巨著。
《昆虫记》又译为《昆虫物语》或《昆虫学札记》,昆虫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副标题为对“昆虫的本能及其习俗的研究”,这本书除了真实的记录了昆虫的生活,还通过昆虫生活折射出了人类的世界。
举其中几个令人印象比较深刻的例子:
●粪金龟
“它们是没有什么能使之厌烦倦怠,疲劳懒散的”在作者法布尔的笔下,它们是勤劳的清洁工,作者还接连举了几个例子,说明一些国家的人们不处理自己的粪便,引发了霍乱,指出粪便的危险性,从侧面突出反应“清洁工”在阻断流行病传播中的巨大作用。作者在描写粪金龟的外貌时,着力描写了它的美,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赞美之情。“第二天早晨那滩骡粪全都埋于地下了,地上几乎一点也没有了,顶多有点碎渣渣什么的”这句话体现了粪金龟处理排泄物速度之快“只要我总有足够的东西满足这帮贪得无厌的敛财奴”“贪得无厌的敛财奴”这两个词在这里是贬词褒用,以此用来夸赞粪金龟处理排泄物的勤劳,彻底。作者接着还叙述了粪金龟的掩埋工作的另一个益处,不仅有利于进化土壤,还有利于植物和其他生物的生长。在作者法布尔的细致观察与精彩描写中,我们可以得知粪金龟为大自然所做的贡献与粪金龟高尚的品格,使我们对其的印象有所改观。
●红蚂蚁
在我们的印象中,蚂蚁一般都是比较勤劳且弱小的,可书中所描写的红蚂蚁却不是如此。“这些红蚂蚁犹如捕猎努力的亚马孙人,他们不善于哺育儿女,不会寻找食物,即使食物就在身边,也不会去拿,必须依靠仆人们伺候他们禁食,帮他们料理家务,红蚂蚁就是这样,专门去偷别人的孩子来伺候自己家族,他们抢掠邻居家的不同种类的蚂蚁,把别的蚂蚁的蛹掠到自己的蚁穴里来,不久之后蛹褪了皮就成了红蚂蚁家中拼命干活的奴隶了”红蚂蚁不同于其他种类的蚂蚁,他们喜欢抢掠他人,懒惰至极,没有生活自理能力,相当于是以抢劫为生,与我们印象中的蚂蚁形成强烈的反差。
●蝗虫
在我们的记忆中蝗虫可能很坏很坏,可在作者法布尔的眼中,蝗虫并不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作者首先描写蜕皮前蝗虫的翅膀,鞘翅短小难看。褪皮时“未见有丝毫的撕裂,没有丝毫的褶皱,没有丝毫的自然位置的变异”,作者连用三次“丝毫”强调了蝗虫蜕皮过程的精细,表达了作者的惊叹和赞美之情。“谁要是让我们把一把锯子从贴在其上的极薄的薄膜套里抽出来,而又不对薄膜套有丝毫损伤,那我们必然是哈哈大笑,因为这根本就办不到,但生命却嘲弄了这类的不可能,生命在必要时有办法实现荒诞的`事情,这一点蝗虫的爪子就告诉了我们”,这段话中,作者借蝗虫的腿告诉读者:生命中的奇迹随时都会发生。“为打开这寒碜的包袱,并让它变成美丽的翅膀,只需让起压力泵作用的机体把储存着为此一时刻而用的液汁注入已准备好的管道里面去即可,而这一时刻是最为辛劳的时刻,通过这个事先弄好的管道,一股细流便把翅膀给撑开了”,作者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压力泵”“管道”等事物来介绍蝗虫蜕变后突破重重阻力展开翅膀的过程。“生物的诞生方式多种多样,有比蝗虫的诞生更令人惊叹不已的,但是那都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被时间这巨大的帷幕遮盖住了,如果我们不具备持之以恒的精神,那神秘缓慢的精神就会让我们看不到最激动人心的场面,而蝗虫的蜕变却不一样,快得出奇,所以必须全神贯注,即使你在犹豫,也不能放松警惕”抒情和议论相结合,写出了作者对蝗虫蜕变速度之快的惊叹。“老博物学家普林尼谈到他时说道:葡萄树蝗虫在这个刚向我们指出的不为人知的角落里,显示出它是多么强大,多么聪慧,多么完美!”作者引用博物学家普林尼的话,总结上文通过描写蝗虫的蜕变来赞美生命。蝗虫的精神及其完美的蜕变完美展现了生命的神奇与美好。
这三类昆虫的事例都足以证明,法布尔是不在意世人对其通常的评价,而深入其生活中对其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以及用心的记录,他有同世人不一样的发现美的眼睛。我们也要像法布尔一样走进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去认真观察世间万物,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学习发现不一样的生活与生命的美好!
《昆虫记》的读后感2000字3
今天,我看了一本很有趣的书,是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这本书叫《昆虫记》。他描写的昆虫有许多,如蝉,矿蜂,樵叶蜂,蟹蛛,狼蛛,松毛虫等。其中我最喜欢的是白面孔螽斯和狼蛛这两种昆虫。希腊字Dckog(即白面孔螽斯、Dccn的语源)的意义是咬,喜欢咬。白面孔螽斯因此取了这个名字。 它确实是善于咬的昆虫。假如有一种强壮的蚱蜢抓住了你的指头,你可是要当心一点儿,它会把你的指头咬出血来,咬得你生疼,甚至有时疼痛难忍。它那强有力的颚仿佛是凶猛的武器。当我要捕捉它时,我必须非常小心提防它,否则随时都有被它咬伤的危险和被它咬破的可能。它那两颊突出的大型肌肉,显然是用来切碎它捕捉的、硬皮的捕获物时用的。
这种螽斯,虽然智力很低下,然而却会用一种科学的杀戳方法。如同我们在别的地方见到的一样,它常常先刺捕猎物的颈部,然后再咬住主宰它运动的神经,使它立刻失去抵抗的能力。和其他肉食动物一样如哺乳动物虎、猎豹等等,它们都是先将所捕捉的猎物的喉头管咬住,使其停止呼吸。这真是厉害,不过跟厉害的还在后面。
我捉了几只木匠蜂,把它们分别装在瓶子里。又挑了一只又大又凶猛并且饿得正慌的狼蛛,我把瓶口罩在那只穷凶极恶的狼蛛的洞口上,那木匠蜂在玻璃囚室里发出激烈的嗡嗡声,好像知道死期临头似的。狼蛛被惊动了从洞里爬了出来,半个身子探出洞外,它看着眼前的景象,不敢贸然行动,只是静静地等候着。
我也耐心地等候着。一刻钟过去了,半个小时过去了,什么事都没有发生,狼蛛居然又若无其事地回到洞里去了。大概它觉得不对头,冒然去捕食的话太危险了。我照这个样子又试探了其它几只狼蛛,我不信每一只狼蛛都会这样面对丰盛的美食而无动于衷,于是继续一个一个的试探着,都是这个样子,总对“天上掉下的猎物”怀有戒心。
最后,我终于成功了。有一只狼蛛猛烈地从洞里冲出来,无疑,它一定饿疯了。就在一眨眼间,恶斗结束了,强壮的木匠蜂已经死了。凶手把毒牙刺到它身体的哪个部位呢?是在它的头部后面。狼蛛的毒牙还咬在那里,我怀疑它真具有这种知识:它能不偏不倚正好咬在唯一能致其于死的地方,也就是它的俘虏的神经中枢。
我做了一次试验,让一只狼蛛去咬一只羽毛刚长好的将要出巢的幼小的麻雀。麻雀受伤了,一滴血流了出来,伤口被一个红圈圈着,一会儿又变成了紫色,而且这条腿已经不能用了,使不上劲。小麻雀只能用单腿跳着。除此之外它好像也没什么痛苦,胃口也很好。我的女儿同情地把苍蝇、面包和杏酱喂给它吃,这可怜的小麻雀作了我的实验品。但我相信它不久以后一定会痊愈,很快就能恢复自由——这也是我们一家共同的愿望和推测。
十二个小时后,我们对它的伤情仍然挺乐观的。它仍然好好地吃东西,喂得迟了它还要发脾气。可是两天以后,它不再吃东西了,羽毛零乱,身体缩成一个小球,有时候一动不动,有时候发出一阵痉挛。我的女儿怜爱地把它捧在手里,呵着气使它温暖。可是它痉挛得越来越厉害,次数越来越多,最后,它终于离开了这个世界。那天的晚餐席上透着一股寒气。我从一家人的目光中看出他们对我的这种试验的无声的抗议和责备。我知道他们一定认为我太残忍了。大家都为这只不幸的小麻雀的死而悲伤。我自己也很懊悔:我所要知道的只是很小的一个问题,却付出了那么大的代价。
尽管如此,我还是鼓起勇气试验一只鼹鼠,它是在偷田里的莴苣时被我们捉住的,所以即使它死于非命也不足为惜。我把它关在笼子里,用各种甲虫、蚱蜢喂它,它大口大口贪婪地吃着,被我养得胖胖的,健康极了。 我让一只狼蛛去咬它的鼻尖。被咬过之后,它不住地用它的宽爪子挠抓着鼻子。因为它的鼻子开始慢慢地腐烂了。
从这时开始,这只大鼹鼠食欲渐渐不振,什么也不想吃,行动迟钝,我能看出它浑身难受。到第二个晚上,它已经完全不吃东西了。大约在被咬后三十六小时,它终于死了。笼里还剩着许多的昆虫没有被吃掉,证明它不是被饿死的,而是被毒死的。所以狼蛛的毒牙不止能结束昆虫的性命,对一些稍大一点的小动物来说,也是危险可怕的。它可以致麻雀于死地,也可以使鼹鼠毙命,尽管后者的体积要比它大得多。虽然后来我再没有做过类似的试验,但我可以说,我们千万要小心戒备,不要被它咬到,这实在不是一件可以拿来试验的事。所以还是不要惹狼蛛,说不定,它会让你付出惨痛的代价。以后我要多看课外书,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成为对祖国有用的人。
《昆虫记》的读后感2000字4
假期里,大队部布置了“品味书香,诵读经典”读书征文活动。一放假,爸爸就从网上购买了一大堆书,都是学校推荐的书目中挑选出来的,这一大堆书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昆虫记》了。
翻开《昆虫记》这本生动而有趣的科普书,我仿佛走进一个广阔的昆虫王国。法布尔笔下的那些昆虫,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它们和人类一样,有生、死、别、离、喜、怒、哀、乐。《昆虫记》的作者是法国的法布尔,他非常喜欢观察植物和昆虫,他从小就立志要成为一名了不起的昆虫学家。他通过长期仔细地观察,发现了许多昆虫的生活习性,在《昆虫记》这本书里作者给我们详细描写了三十多种昆虫,对这些昆虫我是又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是书中主要描写的是蜂、蜘蛛、萤火虫、蝉等以前我听到过的昆虫,说陌生是因为作者描写的蜂、蜘蛛的种类有很多种,他们的生长、生活都各具特色。
就说蜂吧,以前我熟悉的是一天到晚在花丛中默默地埋头苦干的蜜蜂,知道它们的生长和生活,而书中描写了舍腰蜂、矿蜂、樵叶蜂、采棉蜂、采脂蜂、黄蜂、赤条蜂、捕蝇蜂等种类,它们和以前我熟悉的蜜蜂可是大不 相同了。它们的家有的建在蚯蚓的地道里、有的建在芦枝上、有的建在屋檐下,最有趣的就是采脂蜂,它们居然把自己的巢建在蜗牛废弃的空壳里,但是不管它们把巢建在哪里,它们都会精心装修自己的家,这样做的主要目 的是为了防止敌人的入侵和受到自然灾害,我想另一方面也像我们人类一样是为了自己生活更舒服些吧。 我很喜欢书中写的赤条蜂,它们身体虽小,却有一身过硬的本领,能把身体比它们大好多倍的毛毛虫制于死地,成为它 们的美食,还为辛苦劳作的农民伯伯除掉了害虫。我还希望有更多的捕蝇蜂,那样的话我们生活的环境就会更加干净,也就会少一些疾病传播。但是我也憎恨无翅黄蜂和金蜂,它们自己不辛勤劳动,专门霸占别人的房子和食 物,是不折不扣的强盗。
读了蟋蟀的优点,书里说:“有的蟋蟀会爱家。”大家肯定觉得蟋蟀怎么会爱家呢?让我来给大家解释吧!
其实蟋蟀的安得非常牢固,不论是寒风刺骨、漫天飘雪,都可以抵抗的住,其中蟋蟀的家还安在太阳照射的地方,所以蟋蟀才会爱家,另外蟋蟀还喜欢拉提琴,一开始非常不好听,最后它的音乐非常动人,非常有节奏,好听极了,这些都是蟋蟀的优点,所以我们一定要像蟋蟀学习。
螳螂是一种十分凶残的动物,然而在它刚刚拥有生命的初期,也会牺牲在小蚂蚁的魔爪下;圣甲虫为后代做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蝉是大自然的歌唱家,虽然在炎炎夏日为人们带来了高亢的歌声,可人们并不 是很喜欢它。法布尔开始对蝉的研究,很快便发现蝉是一位自食其力的勤奋者。反之,被人们授予极高荣誉的蚂蚁竟然是凶悍的劫掠者,它们将蝉辛苦寻得的食物一抢而光。
听,枝头的蝉儿在欢快地歌唱;草丛里的蟋蟀幽幽地啁啾;螳螂沙沙地抖动轻薄如纱的双翅……
看,灌木丛中的蜘蛛悠闲地在织网;圣甲虫在沙地上奋力地滚动粪球;天牛却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
啊,多么令人心醉神迷的虫间乐土啊!
读完《昆虫记》,使我懂得了许多科普知识,知道松毛虫会预测天气、蝉是怎样脱壳、红蚂蚁的执著以及金步甲那个狂热喜好打斗的家伙……昆虫世界真奇妙!
我叹服法布尔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力以及细微的观察。而我也学会了在生活中仔细观察,只要对周围的事物留心观察,你会发现,在那争奇斗艳的鲜花丛中、在潺潺流水的小溪中、在宽阔的草地上、在小鸟的歌声里或 者每天经过的小路上,有着许多有价值的东西。
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昆虫。有一次,放学回家,在路边看到了一队蚂蚁在搬东西。于是,我蹲下来仔细观察,发现它们从花坛的一条裂缝里爬出来,顺着路边的花基一路爬到荔枝树下,然后再到大石头的另一端,钻进石 头下面的一个洞里。它们都搬着东西,有的背着食物、有的背着蚂蚁卵、有的背着刚出生的小蚂蚁,我不经意地用小树枝轻轻地拨动一下它们经过的路线,顿时,它们便吓得四处乱闯,但很快,它们又回归到队伍中去,继续 前进。妈妈常说,蚂蚁搬家,说明要下大雨了,原来蚂蚁会预测天气啊,它害怕大雨冲毁自己的家,所以才搬家的。
作者对昆虫的描写引人入胜,这本书让我爱不释手,我真是差不多一口气就读完了它。啊,大自然是那么的神秘莫测,昆虫世界真是太神奇了!
《昆虫记》的读后感2000字5
假期前,好友送给儿子一套法布尔的彩绘版《昆虫记》,早就知道这是一部传世佳作,真是太好了!但欣喜之余又有些担心,刚刚5岁的儿子能读懂、会喜欢吗?
回到家里,迫不及待的打开包装盒,里面整整齐齐的摆放着十本书:地下毒王(狼蛛)、嗜尸者(麻蝇)、蔬菜大食客(菜粉蝶)……光看这些准确生动的名称就一下子吸引了我。再粗略的翻翻内容,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精妙的图画:每页上都有整版的彩图,图画色彩鲜明,绘制细腻,每种昆虫形象都栩栩如生,甚至可以透过他们的眼神与姿态看到它们的喜怒哀乐呢!啊,太好了。我是很喜欢的(平日给儿子买书,都是选择我喜欢的内容与图画),开始读吧!
“儿子,妈妈给你先讲第一个故事吧?”“好!”在一旁的儿子早已等不及了。
“聪明的猎人——节腹泥蜂。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有一座山叫冯杜山,是…”
“…加油,加油!用力的挖呀!盖一间漂亮的房子,盖一间结实的房子…”
“…在不久的将来,也会成为像阿布一样的成年节腹泥蜂。”
不知不觉中,第一个故事讲完了,在讲述的十五分钟里,儿子的眼睛始终紧紧盯着书本的文字和图画,时不时的向我提问:“妈妈,瞬间是什么意思?蠕动呢?”我在解答儿子问题的同时,和儿子一样,深深地被书中的文字、内容吸引了:整篇文字诗歌一样的句式结构,简洁、生动、优美,使孩子可以轻松阅读。其中活泼的故事情节描绘了法布尔原著中具有代表性的昆虫,讲述它们的生活,展现它们的个性,并处处流露出对它们的喜爱。在读故事、看图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了解了各种昆虫的相关知识。
真是一本好书呀!整个假期,这套书深深的吸引了儿子的眼光,他不厌其烦的让我讲给他听,对十本书中介绍的十三种昆虫有了自己的认识和了解。这些奇妙的昆虫们一直盘踞在儿子的小脑袋中,他经常会向我自问自答:“妈妈,为什么雌螳螂要咬掉雄螳螂的脑袋?这样全是为了他的孩子,对吧?”“别说苍蝇肮脏,别说蝇蛆恶心,因为有了他们这个世界才会如此干净,是吧?”
真是一本好书呀!它深深地激发起孩子对大自然的神秘好奇心,在读书中,培养了孩子尊重生命、亲近自然、热爱科学探索的精神。我想,这也是《昆虫记》这部传世佳作,经历一个多世纪仍能启迪无数童蒙稚子的奥秘所在吧!
说到这,不禁联想到前段时间自己读过的一篇文章《三种教育和三个老师》,记述的是关于读卢梭的《爱弥儿》的体会。
卢梭说:“我们生来是软弱的,所以我们需要力量;我们生来是一无所有的,所以需要帮助;我们生来是愚昧的,所以需要判断的能力。我们在出生的时候所没有的东西,我们在长大的时候所需要的东西,全都要由教育赐予我们。”卢梭说的教育,有三个涵义,实际上来自于人的三个不足,教育就是后天对先天的成全:生来软弱,需要力量;生来一无所有,需要帮助;生来愚昧,需要判断的能力。这就是教育的先天状态,那么,我们所要的这些东西,是我们身体中或者禀赋中本来就有,只是处于隐伏状态的呢,还是在自然之中的呢?这就是教育的条件,也是教育哲学。卢梭说:“这种教育,我们或是受之于自然,或是受之于人,或是受之于事物。我们的才能和器官的发展,是自然的教育;别人教我们如何利用这种发展,是人的教育;我们对影响我们的事物获得良好的经验,是事物的教育。”所以,教育有三个:自然的教育,人的教育,事物的教育。
而我们今天的教育,大概只是人的教育了,没有了自然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相应的,教育有三个老师:自然的老师,人的老师,事物的老师。三个老师,三种教育,才是完整的教育。
《昆虫记》是法布尔经过三十年的不懈观察撰写的科学巨著,这部巨著的产生,不正是法布尔从自然、人、事物中得到的教育和启发吗?拥有了三个老师、三种教育,法布尔才实现了他研究自然科学的愿望,使自己生活得很有意义,赢得了世界上响彻一百多年的赞誉,成就了十卷本的——《昆虫记》!
透过这本书,我最为感动的是他用自己充满爱心的观察、充满诗意的研究告诉所有的读者们:不要厌恶这些小东西,这些微不足道的小小虫有着许多神奇的本领,它们勇于接受大自然的考验,要在这个世界上争得生存的空间。这不也正是在教育我们要尊重生命吗?
透过这本书,我不禁思索:作为母亲,身为教师,我能带给我的孩子、学生们的是什么?仅仅是拘泥于书本、受制于人的“人的教育”吗?我想,我还应有责无旁贷的责任,那就是:要引导他们学会从自然、从事物中去学习;为他们创设更多、更广阔的自由空间去接触另两位老师,尝试着让他们同时拥有自然、人、事物这三位老师,使他们成长为实现自己目标,生活得有意义的人!
一套好书,真的可以给我们带来许许多多的感悟。同样是读者,儿子和我收获的是截然不同的。我想,这也正是读书的乐趣所在吧!
在与儿子共同读书的过程中,我们之间多了一份共同拥有的天地,多了彼此交流感悟和理解的内容。对于我,更多了一份对于教育的自我理解与感悟。
我爱和儿子共读一书!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www.15033.cn/zwtc/duhougan/2021-10-21 081818/410598.html